首页 文章详情

基础语言训练8:命名(6)命名功能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胡志芬 魏旭林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命名物件名称、颜色、形状以及动词等内容的教学,这篇文章我们会跟大家介绍命名功能的教学。功能作为物件重要的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非常多,比如当我们说:“拿能擦桌子的给我。”别人就会递一块抹布或纸巾给我们;还比如:我们说“我要开电视”,他人就会把遥控器拿给我们;再比如在玩扮家家游戏中,我们说娃娃脸很脏,要洗脸,小伙伴就会递给我们毛巾;甚至还有的时候我们去跟他人描述一个东西,在不知道物件名称的情况下,通过描述该物件的功能或用途,别人也能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物件。另外,能使用口语描述物件的功能或者回答关于物件功能的问题,体现了孩子对于物件功能的了解,也是孩子在生活中自己解决问题的先备条件。比如,当我们让孩子去擦桌子而孩子没有行动时,我们需要知道孩子是不知道拿什么擦桌子,还是知道擦桌子需要用抹布,但是不知道或不会问抹布在哪里。所以在早期训练中,我们需要先帮助孩子建立物件可以用来做什么的概念,为后续的训练打好认知的基础。而功能的教学不仅限于物件,也包括人物(职业)的功能、场所的功能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相关功能的课题,都可以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来教学。命名功能的教学与前面文章中关于命名教学的教导程序基本是一致的,本文将会针对功能教学的特点再次介绍教学程序,同时介绍一些关于功能技能在游戏和生活中运用的例子。

训练一

命名常见物件的功能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呈现某一生活用品在孩子面前并提问“【物件名称】用来干什么?”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正确地说出该物件的功能,命名时使用室内音量,且发音能让大部分陌生人明白。

  • 本项目的目标是教导孩子说出物件的功能,所以不必要求孩子使用完整的句子。比如问“牙刷用来干什么?”,只需要孩子说“刷牙”,不需要要求孩子说“牙刷是用来刷牙用的”或者“这是用来刷牙的”这一类的完整句子。

先备技能:孩子能命名物件以及命名活动的名称。

教学材料: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卡片(如下图所示):

  • 每个阶段选择教导三种物件的功能(学习速度快的孩子可以选择4-5种)。

  • 同一阶段中避免使用有相同物件功能的物件在一起教导,如牙刷和牙膏。

  • 如果使用卡片教学,卡片上只是单一呈现物件,避免使用带有使用该物件做动作的图片。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两人保持同一高度。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短暂的目光对视。

3.   教导者呈现一张物件卡片在孩子面前。

  • 教导者手持卡片,正面朝向孩子,位置处于教导者和孩子之间,高度与孩子视线基本持平或略低(避免离孩子过近或过高)。

4.   教导者提问孩子:“【物件名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如:牙刷是用来干什么的?”。

  • 所呈现的物件卡片出现的次序是随机没有规律的。

  • 在每次训练中,每张物件卡片呈现的次数相同。

5.   教导者辅助孩子说出该物件的功能,如,“刷牙”。

6.   当孩子正确说出该物件的功能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说对了,【物件名称】是用来【功能】的”(如:牙刷是用来刷牙的),同时给予代币。

7.   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第2-6步。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保证每个物件有4-5次练习的机会。

辅助方法:

  • 视觉提示1:教导者展示该物件使用动作的图片;

  • 视觉提示2:教导者做出该物件的使用动作,(如果展示的是实物,教导者可手持物件做出使用动作,如果是卡片,教导者假装做出使用动作。)

    注:以上两种视觉辅助教导者根据孩子的学习优势选择其中一个来使用。

  • 口语示范:教导者口语示范说出该物件的功能。

辅助与辅助的撤销:

  • 在开始的几次训练中,教导者可以使用全辅助,也就是在提问后略停顿半秒后马上口语完整示范说出该物件的功能;

  • 在几次全辅助后,教导者可以尝试给予由少到多的辅助,也就是在提问后教导者先展示该物件使用的图片或做出该物件使用的动作;

  • 教导者在做出动作后根据孩子的反应逐渐增加辅助的力度如:教导者口语示范该功能第一个字的口型→口语示范第一个字的起始音→口语示范第一个字→完整口语示范。

注意:

  • 在本项目中如果孩子已经能命名常见的动作,则可以使用由少到多的辅助,也就是当教导者提问后,马上进行视觉提示,展示图片或者做出该物件的使用动作。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已经能熟练命名常见的动作,这时孩子是可以说出教导者所展示的卡片或做出的动作的名称的;如果孩子在教导者展示动作卡片或做出动作后2秒内没有反应,教导者马上使用由少到多的口语示范。

  • 如果所教导的某些物件是未教导过孩子命名使用该物件的活动的,则直接使用口语示范来教导,也就是提问后(略停顿1秒),然后直接示范说出该物件的功能。该辅助的撤销方式为:口语示范说出完功能→口语示范第一个字的发音→口语示范第一个字→无辅助。

阶段目标的完成:

  • 如果在连续两次的训练中孩子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三种物件功能命名训练完成。

  • 本阶段教导的物件功能命名进入维持教学,教导者选择另外一组3张物件卡片,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项目完成标准:

孩子能独立且正确命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功能,比如,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命名的功能有18种物件,如果每个阶段教导3种,则需分6个阶段进行训练。当孩子通过了全部阶段的训练时,本项目完成,进入维持和泛化。

维 持

对于已经达到完成标准的阶段,并不代表孩子对于这一技能就已经掌握娴熟,我们仍然需要让孩子对这些习得技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练习,以提高孩子对技能掌握的精熟度。维持练习的建议如下:

  • 在维持训练中首先是减少每次训练的回合数,比如在教导阶段每张物件卡片呈现4-5次,那么在维持中就可以减少到每张物件卡片只呈现2次,最后减少到只呈现1次。

  • 当孩子在减少训练回合数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正确反应(80%以上),就可以开始减在维持练习中不再对孩子的反应给予连续强化,也就是说不再是每一个反应都给予一个强化(实物或代币),这时可以每2-4个反应给予1次强化,并且强化物直接跟随的反应必须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正确反应。

  • 当完成多个阶段训练后,合并孩子在之前阶段中已经掌握的全部物件,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帮孩子维持复习。比如孩子已经完成了4个阶段的训练,能命名共12种物件的功能。我们的计划是每次维持做9个回合,则随机从这12张物件卡片中抽取9张来给孩子进行练习就可以。

    注意:刚刚完成的阶段中的3种物件需要先连续进行几次维持练习后,再和之前的物件卡片混合起来随机练习。

泛 化

教导孩子任何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技能,如果孩子仅能命名教导过的物件或物件卡片的功能是不够的,所以在完成训练后,我们需要测试孩子是不是能灵活地使用物件功能命名这个技能。我们建议至少进行以下的泛化测试:

  • 变化同种物件的不同刺激物来给孩子命名功能,如不同的卡片,不同的实物。

  •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说出常见物件的功能,比如到卫生间时,可以问孩子洗手液用来干什么?马桶用来干什么?沐浴球用来干什么等等。

  • 在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也可以让孩子说出书本中物件的功能,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看绘本时,提问只能是穿插进行的,避免一直给孩子提问。另外教导者可以在孩子既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习命名回答更多不同的问题,比如名称、颜色、形状、动作、功能等等。但不要每看到一个物件都去提问孩子,这样会打乱故事的节奏,从而影响看绘本故事的趣味性。

先备技能训练:物件与活动图卡配对

如果孩子在直接学习命名物件功能的训练种进展缓慢,我们可以加入一个物件与活动图卡配对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孩子将特定物件与相关活动联系起来。具体的教导程序如下: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呈现某一物件卡片在孩子面前并给予指令:“【物件名字】和什么活动在一起?”,孩子可以独立在2秒内将该物件卡片与桌面上对应的活动图卡放在一起。

教学材料:活动图卡和物件卡片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保持同一高度。

2.   教导者将三张活动图卡呈直线摆放在桌面,每张图卡保持5-10cm的距离。

3.   教导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短暂的目光对视。

4.   教导者呈现某一物件在孩子面前并给予指令:【物件名字】和什么活动在一起?(如杯子和什么活动在一起?)。

  • 所呈现的物件卡片出现的次序是随机没有规律的。

  • 在每次训练中,每张物件卡片呈现的总次数相同。

5.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教导者给出口语提示,说出活动名称(如杯子是用来喝水的)。

  • 因为孩子已经掌握了区辨活动的技能,这一辅助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足够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

6.   如果孩子仍然没有做出正确反应,教导者再次提供口语提示,同时加入手势辅助,即用手指着相应的活动图片。

7.   当孩子将对应的物件和活动图卡放在一起时,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很棒!【物件名称】是在【活动名称】时用的。”并给予代币。

8.   重复步骤2—6进入下一回合。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

训练完成标准:

  • 当孩子能连续2次(跨两天)训练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时,当前阶段的训练完成,进入下一阶段教学。

训练二

命名常见场所的功能

 

目标行为定义:当教导者呈现某一场所卡片在孩子面前并提问:“【场所名称】是干什么的?”(如,医院是干什么的?)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正确地说出该场所的功能,如“看病”。命名时使用室内音量,且发音能让大部分陌生人明白。

先备技能:孩子能熟练命名常见场所的名称。

教学材料:常见场所图卡(如下图):

常见场所包括:

  • 居家场所: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书房、阳台;

  • 社会场所:医院、超市、邮局、银行、公安局、消防局、菜市场、地铁站、公交车站、飞机场、理发店、水果店、酒店、学校、游乐场、动物园、植物园、游泳池等等。

教导程序:

具体的教导程序同训练1

训练三

命名常见职业的功能

 

目标行为的定义:当教导者呈现某一职业卡片在孩子面前并提问:“【职业名称】是干什么的?”(如,理发师是做什么的)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正确地说出该职业的功能,如“剪头发”。命名时使用室内音量,且发音能让大部分陌生人明白。

先备技能:孩子能熟练命名常见职业的名称。

教学材料:常见的职业卡片(照片或卡通图片,如下图:)

教导程序:

具体的教导程序同训练1

扩展练习

扩展1.逆向练习

当我们教导孩子在呈现物件后能命名出物件的功能后,可以测试反过来提问孩子,比如当孩子能说出“洗手液”的功能是“洗手”时,我们可以反过来提问孩子“我们洗手要用什么?”;还比如孩子知道球场的功能是打球,那么也可以提问孩子,“打球可以去哪里?”等等。

扩展2.根据功能说出多个物件

生活中很多不同物件其功能都是相同的,比如“笔和纸都是写字用的。”“盒子、抽屉、箱子都用来放东西的。”等等,在孩子能单个命名物件的功能后,我们可以反过来教导孩子根据功能说出物件,当有多个物件其功能是一样的时候,我们需要孩子能说出具备该功能的多个物件名称,期间可以使用视觉提示,也就是提问后展示具备有该功能的物件图卡来提醒孩子。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

游戏1.你说我猜

游戏人数:2人或以上

玩法:教导者和孩子围坐在地板上,如果是2人参与游戏,就由教导者负责说出物件的功能,孩子来猜是什么物件,如“教导者说写字,孩子就说笔”;如果是2人以上,则可以加入比赛的规则,由教导者负责说功能,孩子们来比赛猜说的是啥,看谁最先说出,说得最快且正确就能得到一个代币,最后谁的代币多谁就获胜。如果孩子能力很好,也可以在每一个回合互换角色,即当游戏者回答出使用的物件后,马上说出一个活动,由对方游戏者来说出物件,以此类推。

游戏2.脑洞大开

游戏人数:2人或以上

游戏材料:物件卡片(注意,选择可以有多种不同用途的物件)

游戏规则:当翻出一张卡片后,游戏者按顺序轮流说一种与该物件相关的功能(即,可以在哪里用到该物件),前面说过的答案不可以重复,在轮到时如果无法说出物件新的功能的游戏者受到惩罚,比如刮鼻子。

卡片及功能举例:

  • 毛巾:洗脸、洗澡、擦嘴巴、擦汗等;

  • 卫生间:洗手、洗澡、上厕所、照镜子等;

游戏3.扮家家

游戏人数:2人或以上。

游戏材料:娃娃以及功能相关的物件如:毛巾、纸巾、碗和勺子、锅和铲子、杯子等实物或实物模型。

玩法:对于不能很好地区分角色扮演的孩子,那么教导者就可以只是简单地假想不同的情景让孩子使用功能说出对应的口语,比如:当问到“洋娃娃的肚子饿了,我们用什么炒菜给娃娃吃啊?”,孩子能回答“锅和锅铲”;另外要避免总是在提问孩子,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填充我们的语言,或是独立对我们的描述做出口语的回应,比如,当教导者说“娃娃脸好脏,我们去拿毛巾给娃娃···?”这时如果孩子没有马上回应,教导者则可以做出假装洗脸的动作来提醒孩子说出:“洗脸”。还比如教导者说:“我想给娃娃想画一座漂亮的房子。”然后看向孩子等待孩子反应(教导者面前是没有完成绘画任务的工具的),当孩子看向教导者或四处搜索时,教导者可以辅助孩子说出“去拿笔和纸来画房子吧!”。

 

活动变型:如果孩子能完成角色的扮演,我们则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司机、理发师、厨师、收银员等等,在不同的情景中引导孩子使用功能相关的语言,比如:可以介绍自己的扮演的职业,“我是医生,我是给病人看病的,在看病的时候会用到听诊器等等。”

游戏4.“功能”抽乌龟

游戏材料:

  • 物件卡片10-20张,根据游戏人数,以及孩子手上能拿的卡片数量来决定一共放多少张卡片。一般而言卡片的数量越多,游戏能保持的时间越长。

  • 每种功能有2张对应的物件卡片如碗和勺子;锅和锅铲、扫把和拖把等等。

游戏程序:以3人游戏,18张卡片为例。

1.  教导者将18张物件卡片的顺序打乱,并从其中抽掉1张卡片放在一边(即卡片中有8组对应功能的卡片,其中不成对的1张就是乌龟)。

2.  教导者将卡片分发给3个游戏者,即有两位游戏者有6张卡片,有1位只有5张卡片。

3.  游戏者先看自己手上的卡片,将能配成一对的功能卡片拿出来放在一旁,手上留下不能配对的卡片。

4.  从任何一位游戏者开始向其它游戏者索要功能卡片,该游戏者先选择他想要向谁要功能卡片(但不能同时向两位游戏者索要),比如该位游戏者手上留下的卡片有碗,他就可以向选择好的对象说“你有吃饭用的吗?”“我要吃饭用的。”

5.  被索要卡片的游戏者按以下规则操作:

  • 如果手上有索要者要求的功能对应的物件卡片,则必须交出该卡片。

  • 如果手上没有所要求的功能对应的物件卡片,则给出手中的任何一张其它卡卡(比如没有用来吃饭的物件卡片,但有用来扫地用的物件卡片,这时可以给出扫地用的的卡片。

6.  得到物件卡片的游戏者看能否将拿到的物件卡片与自己手上的物件卡片进行功能配对,如果能配对,则拿出来放在一旁。

7.  轮到下一位游戏者随机选择其它游戏者索要卡片,步骤同4-6。

8.  当最后只剩下两位游戏者时,不再使用口头索要的方式(因为这时乌龟卡片已经确定了),总是由卡片数量少(只有1张卡片)的人抽取卡片数量多(2张卡片)的人手中的物件卡片,如果没有抽到能配对相同功能的那张物件卡片,则反过来再抽,直到某位游戏者抽到能配对的卡片,剩下手上保留乌龟卡片的游戏者输掉这局游戏,受到事先约定的“惩罚”,比如被刮鼻子。

游戏5.采购游戏

 

游戏人数:2人或以上

游戏材料:

  • 采购清单(每人一份);清单上的图片可以选用不同的活动的图片,让孩子根据活动去选择需要的物件。

  • 物件图卡,与采购清单上相对应的物件卡片若干

  • 所有卡正面和背面底色是相同的如白色的,没有任何背景图案的。

  • 购物清单样本如下图:

玩法:参与游戏者每人手上有一个购物清单,且每人的采购清单是不一样的。桌面上摆放若干张物件或活动或场景卡片,卡片正面朝下,背面朝上;游戏者轮流去翻摆放在桌面的卡片,如果轮到的人翻到的卡片是自己需要的,该张卡片就留下,轮到下一个人继续翻卡片;如果翻到的卡片不是自己需要的,则需要把卡片放回原位并且保持卡片背面朝上;游戏者在每完成一项采购可以把清单上的卡片拿走贴到上面一栏对应的位置,最终看谁最先完成自己的采购任务,最先完成采购任务的人获得胜利,得到事先约定好的奖励。

 

活动变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根据需要去采购对应功能的物件,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带孩子去买东西时让孩子参与。比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问孩子:“我要买洗手用的,是什么呀?”孩子能说出洗手液或肥皂;对于有能力的个体我们也可以直接在描述自己的需求后去引发孩子更多的语言,如当我们说“去帮妈妈拿洗手用的过来。”这时可以引导孩子提问“是要买洗手液还是买肥皂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