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专家给你支招(16)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1

文 | 胡志芬

 
案例

8岁小宇诊断有高功能自闭症。他和父母去亲戚家做客,小宇会当着主人的面评论亲戚家的东西,比如:这个电视也太小了,我们家早就换了;厅里的灯太暗了,一点都不亮;这间房间好小哦!甚至会到处看专挑亲戚家不好的地方说,每当小宇这样说的时候,父母就会示意他不要再说了,并趁亲戚不在旁边的时候跟小宇讲道理,“你这么大声说这些不好的话,给叔叔阿姨听到他们会不开心的,爸爸妈妈也会生气的。”小宇有时会辩解,如:他们家电视本来就小啊。父母会再次严肃地批评小宇,过一会儿小宇又会对亲戚家其他的物件进行负面评论,父母会再次制止,在亲戚家的的一段时间,这样的行为会反复发生。
 
分析

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中,在不适当的场合发表负面评论观点的行为并不少见。由于自闭症孩子倾向于从他们看得到的事件的表面进行描述,且他们对于他人的情感的反应比较弱的特点,自闭症孩子常常会自然地说出他们看到的东西,却并不考虑这句话是不是适合在相应的场合里说。另外,常出现负面评论行为的孩子,通常也是有意于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的孩子,但很多时候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与他人对话或者维持一个对话。当他们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负面的评论时,往往会接受到来自于身边人的注意力,这个注意力就会成为行为得到强化的原因。针对这一类孩子,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干预。
在事件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1.    如果亲戚或朋友了解孩子的情况,在行为发生时,父母尽量忽略孩子的行为,不要给孩子口语或眼神、表情的回应,以避免强化问题行为。
2.   如果他人对孩子的情况并不了解,在行为发生时,家长平静地告诉孩子:“你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并指示孩子去做另一件事情或帮助执行一个任务,这里的任务活动并不一定是孩子偏好的活动,主要是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同时,家长可以向朋友表示歉意。
3.   家长主动发起话题(最好是孩子感兴趣并且能聊下去的话题),把孩子带入到对话互动中来,让孩子加入设置好的对话中,并且自然地辅助孩子将与他人的对话延续下去。如果家长当没有时间与孩子互动的时候,要先安排好孩子可以独立从事的活动,减少孩子寻找他人注意力的可能性。
教导正确行为
第一阶段目标:孩子能够区辨正面和负面的评论
这一阶段中家长分别说出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的句子,让孩子区辨哪个是正面的评论?哪个是负面的评论?(如:这盆花很漂亮!这盆花也太难看了!)孩子需要在每句话后给予是正面还是负面评论的回应。
·           在开始教导前,家长要准备好大量的范例,以给予孩子足够的示范。
·           在教导阶段,家长在呈现不同的句子时,避免给孩子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正面、负面、正面、负面···”所区辨的句子的次序是随机无规律的。
·           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家长要给予肯定。
·           按积累的正确回答的数量,孩子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交换强化物。
 
第二阶段目标:孩子能根据一个描述选择适当的评论
在这个阶段中家长给予孩子一个物件的描述,同时给予孩子选择的范围,选择的范围有正面的、负面的,还有一个是不评论,来让孩子选择该如何评论。如:“阿姨家的电视很小,你看到后,有三个选项你可以做,你会选哪个”(1、这部电视太小了吧!2、这部电视很漂亮,3、不说话、不评论)让孩子来选择。
·           这一步中家长也可以准备一些卡片,家长描述卡片后让孩子选择,如一幢破旧的房子,来让孩子根据给出的选项来做出他的选择。
·           在这里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如果真的是一个不特别好的东西,孩子最适合的选择其实应该是不发表意见(我们在自然情境中,看到朋友家不好的东西其实都会保持沉默,不会对朋友吐槽他家的东西有多么差),所以我们要教导的是贴近生活的,如果一定要孩子说出正面的、夸奖的话其实是在教导孩子说谎。
·           如果孩子选择正面的评论我们也要给与中性的回馈“嗯,这样说也可以”,如果孩子选择“不说话,不评论”,其实这是我们最期望的结果,我们要夸讲孩子“不错,你这样做很棒!”
·           按积累的正确回答的数量,孩子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交换强化物。
第三阶段目标:孩子能主动多从正面角度去评论物件或事件,而不是只关注物件或事件不好的地方。
·           家长可给与孩子图画或描述事件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来说说这张卡或评价一下这件事,如:“小明和弟弟一起玩陀螺,小明输了。”请孩子来评价。
·           当孩子说“小明和弟弟玩陀螺玩得很开心”,这是我们期望的答案,则要夸奖孩子说的不错,继续下一轮事件的评论。
·           如果孩子说出负面的评论如:“小明太笨了,都输给了弟弟”,家长要平静的回馈孩子,这不是我想听到的答案,请你重新讲,如果孩子有困难则要辅助孩子作出期望的答案。
·           按积累的正确回答的数量,孩子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交换强化物。
训练小技巧1:在训练中家长所使用的教具图片和事件一定要是中性的,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目的在于让孩子尽量多从好的地方去观察物件,减少孩子总是关注物件或事件不好的地方。
训练小技巧2:家长可以将规则和后果结合起来教导孩子,如在开始教导前就跟孩子讲好规则,等一下你要对事件作出正面的评论,如果你能做出正面的评论,你就可以得到1个积分,得到N分之后,可以交换孩子喜欢的东西。当孩子做到后,家长兑现承诺。
泛化练习
1
家庭环境中的泛化练习
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做起,在家里每个人之间做一个约定并制定成表格,如:要求家里所有成员每天都能跟家里的人说正面的话5句,当所有人都可以做到时,全家人就可以得到一样东西或去参加一样活动(这个结果必须孩子所期盼的物件或活动)。
·           在这里虽然约定的是全家人,看的是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行为表现,而大人是肯定能做到的,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也能做出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所以重点也是看孩子的行为。
·           把家里成员都约定进去,家里人其实也起到了示范、提醒的作用,帮助孩子尽可能的做出正确行为。
·           在家庭中反复练习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促进行为在其他环境中更可能地泛化出去。
2
其他环境中的泛化练习
与上一步相同的是同样可以先跟孩子约定好规则,如:在去到外面或亲戚朋友家时,要求孩子看到不好或不喜欢的物件能保持沉默不说话或者在外面能使用正面的评论3次,当孩子遵守这个规则时,回到家就会有额外的奖励。
·           在这里因为有要求孩子对事件不评论、保持沉默,所以家长要求孩子说正面话语的次数标准不能过高。
·           对约定好的规则,在孩子遵守后家长一定要兑现承诺,及时给予孩子强化,以帮助正确行为在未来更多地发生和维持下去。
注意

 

以上是对还不明白什么是正面和负面评论的孩子出现案例中行为的处理方法,如果您的孩子已经能够区正面和负面的评论,但是还是会故意说出负面的话语来,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