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白话ABA,看不懂的老师最好改行,看得懂的家长少走10年弯路!

作者:星星雨 2020-03-02

文 | 李漆

今年的自闭症圈似乎出现了一种趋势,曾广被攻击的ABA正席卷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强势回归——真金不怕火炼,科学是经得住考验的!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多年ABA技术的专业工作者,突然守得这样的局面,少了点拨开云雾的激动,反而需要更加冷静而客观地和大家说说ABA。

相比自闭症1/68的发病率,这个行业现实的状况是专业资源大大的落后与欠缺,更谈不上相匹配的监管机制和支援体系,这就导致不论是市场还是家长,都很容易形成一种盲目跟风之势: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形式轻率地攻击生命——但我们真的懂自闭症、懂ABA吗?

如果不懂得这些孩子,不能够正确地爱他们,理解、尊重与接纳他们,那么再好的方法都不可能帮助你成功;

如果不相信科学,不会正确地与孩子相处,无法脚踏实地去行走,爱也会显得单薄而无力。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轻率而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去做孩子身边合格的陪伴者,高质量的陪伴者。

美国2015年国家标准项目里确定了27个以数据为基础的自闭症干预的有效方法。

面对自闭症这样一种复杂的生命个体,每个自闭症人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和年龄阶段的不同,所需要的支援体系都是不一样的。

这27种方法就好似你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要想发挥效力,关键是你找准了孩子的问题,用对了工具,并用对了时机。

 那么究竟什么是ABA呢?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中文名称“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美国UCLA大学Ivar Lovaas教授在学习理论与行为学两大学派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套行为改变技术。

由于人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因此,通过控制和改变行为发生之前的条件与行为发生之后得到的结果,就可以有效地改变和塑造行为,这是每一个人的行为规律。

正确运用这套方法,可以增加社会适应性行为,削减不适当行为,提高孩子生存、生活、自理与自立的能力。

但,拥有如此强大功效的ABA你用对了吗?ABA不等同于面对面地上课,ABA不是教授认知学业的武器,ABA不是一本训练步骤的模板手册,ABA也绝不是一颗包治百病,吞下就好的神丹妙药!

你所使用的ABA行为改变技术,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七个要素才是完整的、正确的、有效的。

 ABA的 7 要素

ON.1 应用

我们带着一个自闭症孩子做训练,教他这样那样的内容,是为了什么?

为了拍手而拍手,为了红色而红色,为了教学而教学,还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也许我们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学习是桌面上的12345,生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者毫无关联,更谈不上运用。

脱离生活的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自闭症人成年期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自理能力,因此,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多大,他的每一步训练都应该对应到他的生活之中,减少他在各项活动中需要协助的程度,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才是上上之策。

同时,自闭症人最大的风险是发展出问题行为,单项制止某个问题行为的发生是难以取得持久成效的,从行为值的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当一个人的适应性行为越多时,他的问题行为才会相应减少,就好像我们懂得说“不”来拒绝,才能够有效避免使用撞头、咬人、吐口水、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

因此,适应性行为一定都是能否带着自闭症人轻松生活最重要的检验标准:他也许不懂一个会场的意义,但他能够保持安静;他也许不清楚男女性别的奥秘,但他不进女厕所;他也许不会讨人喜欢的技巧,但他不去干扰别人……这才能够帮助自闭症人走得出去。

如果有需要,我们要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援来帮助他更加轻松地适应生活,比如对于不会说话的孩子,我们要教他使用动作、图片等形式来建立沟通渠道,而不是逼迫与消灭。

有尊严地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质,是更重要的事情。

ON.2 行为

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所以它能够把我们看到的东西数据化,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依据。

我们不可能窥到孩子的内心,钻进孩子的思想,ABA并不是孙大圣的神奇法术,但我们并不是无路可寻,因为行为是会“说话”的,甚至是更真实的表达,从行为本身入手,去寻找信息,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帮助自闭症人建立适应性行为。

以上为例,从行为的ABC记录中,我们可以分析孩子为什么扔卡片?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孩子扔卡片的是为了逃避学习数字,也许数字的学习太难,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每次的处理结果都强化了他逃避学习的目的,所以孩子扔卡片的行为才会持续出现。

这就是行为数据帮我们看到孩子的“心理”。

同时,数据也为我们修正方案提出了参考,在前事上是否要降低目标,在结果上一定不能再让孩子的逃避行为得逞,坚持完成当下的任务要求是关键。

ON.3 分析

每一个自闭症人都不一样,每一份训练也应该是个别化的。

一份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IEP一定是建立在对个案准确评估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同时也是根据个案的行为表现动态变化的。

变化一,如果原有目标在一到两周密集训练中没有任何的变化与进展,就要考虑目标设置问题;

变化二,每天、每一节课、每一个小时、甚至小到每一个回合,都需要根据孩子当下的反应进行目标与技巧的调整。因此,科学是一套由数据监控与调整来保障运转的程序,科学的有效性就体现在你对孩子的行为数据分析的准确与否。

ON.4 技术性

ABA是一套完整的行为改变技术,它对其中每一个方法都有清晰的操作定义,需要我们严格参照科学的原则、技巧来进行。

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既可以塑造好的行为,也可以塑造不好的行为。

比如上面扔卡片的例子,我们自认为要求孩子捡卡片是对扔的纠正,却正中了孩子想要逃避认数字的目的。

对孩子而言,捡卡片也好,被批评也好,在那一瞬间,孩子都成功逃脱了我们对他的要求,也就是说,孩子得到了强化,强化会让行为继续出现和增加。

因此,毫无疑问,孩子扔卡片的逃避行为只会在今后类似的情景中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让你越来越头疼。这就是我们不小心塑造的孩子不适当行为。

教育没有中性。

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孩子相处,如果你不懂方法,或者背了很多理论学了很多所谓的知识,却不会操作、运用,都容易让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发生错误。一旦错了,想要再纠正,可能就需要花上200倍的努力。

ABA不是纸上谈兵,ABA一定是熟练操作的技术活,为了孩子,你必须会做,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ON.5 理论

科学不是从天而降的产物,科学的发展一向是传承有序的,人类文明就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不断进步的,这绝不是某些人的想当然,也绝不是传奇故事。

ABA就是建立在人类对行为规律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有实证数据的方法,因此,它具有科学可复制的特点,也就是说,对每一个人ABA都是有效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这个规律之中,无一例外。

ON.6 有效性

有效不等于治愈。

ABA是一种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人增加好的行为,减少不好的行为,提高他们社会适应的能力——这是ABA的强大功效,但也仅此而已。

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自闭症,但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够帮助你的孩子进步。

一种食物好不好吃,一件衣服漂不漂亮,每个人给出的结果可能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

就如同我们常常纠结孩子在某个课题上会还是不会的问题上一样,个别的、主观的标准是不能作为科学的参考依据的。

有效的方法,一定要有严格的清晰的目标描述,并在这个目标描述下,使用标准化的数据统计来对比参照,这是科学的客观过程,而不是意识的主观倾向。

就好像问“你家孩子说话说的好吗?”

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怎么界定,怎么描述,怎么回答!

“你家孩子会跳吗?”自己玩的时候跳地很开心,给他指令跳的时候不跳,这是会还是不会!

“你家孩子认识鞋吗?”穿鞋的时候都知道,一上课就不知道,是认识还是不认识!

“你家孩子会喊妈妈妈?”昨天喊过一次,有时候急了会喊一下,是会吗!

没有标准化的目标界定,没有持续的数据记录,你做的就不是ABA!

ON.7 泛化性

关于泛化,我在《我很努力的在教,可孩子进步缓慢,原因竟是----》已经和大家有过介绍。

再次跟大家强调,泛化是ABA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你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如果没有经过泛化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掌握的;你孩子的教学,没有进入到泛化中,同样是不完整的。

因此,你对孩子的干预训练一定要包含在多种环境/情境中的操作。这是ABA的一部分,这尤其是关系到自闭症人能否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结使用的一部分,不可省,不可缺。

请怀着对生命与科学的敬畏之心,为孩子再学一门专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