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7:三位连加连减及混合运算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0-03-13

文 | 谆仪

当孩子能够熟悉的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就可以进入连加、连减的学习。孩子对于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越熟练就越利于这个项目掌握,最好孩子能够通过心算直接写出答案,然而如果能够熟悉地借用手指来计算,也不影响这一阶段的继续学习。连加、连减的重点在于教导孩子如何完成两个步骤的运算,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教导的是分步运算的方法。

目标行为

当孩子看到一道连加或连减的数学题(比如:3+2+4 =,或18-7-3 =),孩子能够独立且流畅地先将前面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算出的得数与最后一位数相加或相减,最后将正确结果书写在题目的正确位置(横线上或括号内)。

训练程序(以连加题为例)

1. 与孩子坐在桌前,给出一道连加题(一张纸上一道题),如3+2+4 =(  )

2.  要求孩子读题

3.  家长指着前面两个数字,并发指令给孩子,“先算这两个数,3加2等于几?”

4.  当孩子说出答案“5”时,家长指示孩子把答案写在第2个数字的上后方,如图所示:

 ☆   注意,为了保持未来卷面的整洁,家长需要要求/提醒孩子将数字写得小一些。

5.  当孩子写出数字5后,家长用手指着得数5及第3个数字(4),并给指令“接着算这两个数字,5加4等于几?”

6.  当孩子说出答案“9”之后,提示孩子将最终的答案写在括号中。

7.  家长夸奖孩子做对了,然后给出下一道题。

8.  每次练习5-10道题,以孩子不出现挑战性的逃避行为为准,当孩子完成约定数量的练习题后,给予强化物(如,孩子偏好的活动)。

辅助与辅助撤销: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训练中,我们教导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共两步:(1)孩子能先计算前两个数字,(2)将计算结束与第三个数字进行计算。其余所需的技能都是孩子之前都已经具备的。所以在教导的过程中,家长尽量仅在这两步上给予辅助,其余的步骤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当然,当孩子在我们认为他会的步骤上卡壳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提供帮助的,尽量不要让孩子因为不会而发呆。

辅助的过程,我们还是使用的从多到少的方法。

1.  刚开始时提供最多的辅助,直接口语提示规则“先计算前两个数”,并且读出算式“3+2”。

2.  在辅助撤销时,家长只提示规则,不再帮孩子读出算式

3.  进一步撤销时,家长不再给予口语提示,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尝试;如果发现孩子有出错的倾向,马上提供辅助2,如果孩子还是没有能理解,则给出最多的辅助(即辅助1)。

4.  最终,我们希望孩子能完成独立地进行计算。

5.  另外,对于能力好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在心里记住中间答案(不写下来),在完成第一步的计算后,直接进入第二步的计算。

☆  连减题的训练程序与连加题的训练程序完成一致。

☆  混合运算题的训练过程中,家长需要多一步提醒孩子看计算符号的辅助。先使用口语+手势的辅助,即口语提示“这是加法还是减法”,同时用手指着运算符号。在辅助撤销时,先撤销口语,最后撤销手势。

教学注意事项:

☆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家长需要马上提示孩子重新进行计算。

☆    根据孩子的能力不同,家长选择训练的阶段:

(1)对于新技能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从单纯的连加进行教导,在孩子掌握后,再进行连减的教导,掌握后再将两种题型随机出现进行教导;

(2)对于能力好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进行混合题型的训练,在这个训练中,直接加入了看计算符号的要求。

☆    当孩子掌握了计算规则后,家长在给孩子练习时,不再是一张纸一道题,而是给出全部的5-10道题,让孩子完成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无论孩子的计算是否出错,家长也不再马上辅助,而是在孩子完成作业任务后进行批改,然后再让孩子订正。

例题如下图:

为加法进位计算做准备

 

在进位加法中,第三个加数始终是1。为了给后面即将展开的进位加法做准备,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专项练习,即三位连加的第三个数始终+1,比如,5+4+1=( )、8+3+1=()等。在做这个练习时,要求孩子不写下中间计算结果,而是直接说出并写下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