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兴趣?
如何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兴趣?自闭症康复训练初期怎么获取孩子的注意力?部分自闭症儿童兴趣爱好古怪,还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刻板行为,这些行为一方面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日常活动,但同时也体现出自闭症孩子在某些特殊领域的特殊兴趣或天分。家长在干预孩子时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殊兴趣,快速和孩子建立配合关系,拓展他们的技能。
局限的兴趣和活动范围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自闭症儿童在特殊兴趣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① 高强度的注意力投入
自闭症孩子痴迷某一类事物或活动,只做或只谈与兴趣相关的事情,对特殊兴趣的关注度异于常人,影响对其它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活动的关注。比如有的孩子只对恐龙或者汽车感兴趣。
② 除物以外,还有一些指向他人的兴趣
自闭症孩子不理解人际交往的界限,当他们对某一类人感兴趣时,常常会因为过于热情的互动或不恰当行为而给他人造成困扰。
③ 喜欢不合时宜地谈论兴趣
不分时间和场合,不在意他人是否回应,不考虑自己与交谈对象的关系远近,即便遇到陌生人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感兴趣和话题。
④ 无法结束当前的兴趣活动
经常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而忘记重要的任务,或者时间到了无法“暂停兴趣”转换到其他的活动中,行为极度缺乏灵活性,难以接受活动转变。
在自闭症孩子的特殊兴趣中,有些爱好只短暂存在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但有的会持续终身。这些特殊偏好可以带来愉悦的感觉刺激,逐渐就可以转化为兴趣和专注力的焦点。家长如果能利用好这一点,帮助孩子拓展这种能产生积极情感的活动和体验,就能有效获取、拓展并维持孩子对某些活动的注意力。
在自闭症干预中,要求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特殊兴趣爱好,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从爱好入手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当自闭症孩子沉浸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活动中时,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的热情和专注力不仅会为自己提供安全感,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教学契机。
无论是在进入新环境还是开展新活动的过程中,家长或老师都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他们感兴趣的物品或者视觉提示,快速抓取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聚焦自己感兴趣的事项,减少面对新环境带来的焦虑不安,
(2)结合兴趣教授孩子新技能
比如在语言训练中,将需要学习的新词汇、语言与孩子的兴趣点相融合,围绕兴趣设定情境并展开教学。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应用视觉支持呈现孩子的兴趣,让互动、学习过程更加容易。在教学环境布置和孩子的个人空间布置上,也可以反映孩子们的兴趣点,比如在孩子的课桌或柜子上粘贴和他们兴趣相关的贴纸,在学校的黑板或者公告上展示他们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扩大教学材料的使用范围,探索如何有效地使用材料、道具以及教材来呈现孩子感兴趣的事项。比如,使用印有孩子喜欢的人物形象的铅笔作为书写工具,用孩子喜欢的人物形象来设计视觉提示,在阅读材料中加入孩子感兴趣的形象和故事,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因此,不要试图限制或抑制自闭症儿童的兴趣,而是要注重描述并讨论孩子的兴趣,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课程和教学策略,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内容与兴趣相结合,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计划。
(3)促进社交,增强自信
很多自闭症孩子渴望社交互动,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但他们往往有一套自己喜欢的互动方式,比如喜欢在特定的活动中和他人互动,而不是面对面地交谈,他们更愿意在与自身兴趣相符的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联系等。
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孩子在谈论兴趣时,自闭症表现会不那么明显,社交能力也会自然提升,也能产生更多的眼神互动,在主动对话、逻辑思路、组织语言方面,表现也会更出色。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尝试用自己方式参与人际互动,为孩子创造宣传、展示自己兴趣的机会,让同学、伙伴看到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和优点,与他们产生更多的交集和互动。在社交、分享、不断获得认同的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4)支持新技能的习得和新能力的发展
围绕着孩子的兴趣点,家长或老师可以把孩子带入一次谈话或一项活动。当他接受并投入注意力,就可以逐步改变和拓展新的话题、新的学习任务,以及新的活动。基于兴趣爱好,还可以教授孩子学习礼仪、合作以及情感表达。
(5)为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如果家长能支持孩子对于某种事物的热情和偏好,在教学中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学习体验或练习,引导他们遵循自己的意愿探索职业道路,就有可能拓展自闭症孩子未来的就业途径。
老师和家长可以将孩子的能力、优势和兴趣作为提供支持的核心,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和兴趣相关的职业清单,一起讨论未来的职业目标,带孩子体验、了解和兴趣相关的职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