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自闭症儿童上学需要哪些支持?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7-29

拒收、劝退、陪读遇阻,自闭症儿童上学有多难?把自闭症孩子送进小学,接受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康复早期的目标。按照普通学校的入学要求,提高孩子的行为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合环境,必要时加入陪读老师是帮助适龄自闭症儿童上学的主要途径。

 

 

自闭症儿童上学难、融合不易,影响他们入学的原因主要有:

1)自闭症孩子本身融合能力不足,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无法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和学习,找不到适合的学校。

2)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孩子能力要求过高,超出他们当前的能力水平,学校本身缺乏对特殊儿童的资源和环境支持,没有相关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以此拒绝自闭症儿童入学。

 

3)大部分自闭症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后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初期可能需要家长或专业的影子老师陪读,但部分学校融合理念落后,不接受这种融合辅助支持,导致融合不顺利,家长为了争取校方的支持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努力,甚至不得不面临转学、退学等风险。

 

4)家长为孩子的入学准备不足,不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和相关学校的融合政策,择校方向错误,强迫孩子进入与其能力不匹配的学校,或是本身对融合的态度较为悲观,认为孩子没有能力上学,也没有尽力为孩子争取融合的机会,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围绕着这些问题,想要自闭症儿童顺利上学,必须要从家长、学校、社会等角度提供多方面的入学支持。

 

社会

不断更新并完善融合政策,加大对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需儿童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丰富的融合资源,做好融合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的环境建设,组织老师进行特教培训,为普通学校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允许陪读等。

 

科学认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消除偏见和歧视,接纳自闭症儿童。

 

学校

树立并落实融合教育的理念,允许自闭症儿童入学就读,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自闭症儿童配备符合他们身心特质的游戏设施和教学设备,为自闭症孩子创造无障碍的融合环境。

 

积极向普通师生普及自闭症知识,鼓励他们接纳、包容自闭症儿童,同时校方还要跟普通孩子的家长做好沟通,消除他们对融合的担忧,避免家长由于不理解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营造多元、友好、互助的融合氛围。

 

家长

做好早期干预,将自闭症孩子入学所需的融合必备技能纳入学龄前阶段的训练目标,从技能学习、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等方面来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降低入学被拒的可能性。

 

定期评估孩子的能力提升情况,提前了解可选学校的入学及融合政策,比如是否接受自闭症儿童,是否允许家长陪读,以及后期入校后的教学培养目标等,家长通过实地探访、交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再为孩子选出适合的学校。

 

 

行为技能才是决定自闭症儿童能否入学,以及能上什么学校的基础。家长在送孩子入学之前,要先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孩子的能力进行评估。

 

课堂:学生能否遵从学校、班级的规则,是否具备安坐、指令服从、模仿、跟随等技能。

社交:能和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能及时回应他人的互动,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情绪和行为:具备基本的情绪控制和行为管理能力,不会用哭闹、攻击、情绪崩溃等极端方式来发泄挫折、委屈、不满等负面情绪。

生活自理:可以独立进食、喝水、如厕,不需要他人随身照料。

 

在早期干预中,家长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将自闭症儿童的技能训练融入日常生活。

1)抓住训练时机

比如在孩子进行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 ,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通过正确的下达指令,帮助自闭症孩子练习根据指令完成任务,学习生活自理。

 

2)抓住孩子与要求的时机

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可以尝试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引导他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提高孩子主动发起沟通的动机。

 

3)干预与生活的融合

低龄儿童的技能训练要紧紧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学习内容应和生活密切相关。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允许自闭症孩子积极尝试,切忌事事大包大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语言、社交训练,改善行为问题等方面对孩子展开干预,对所学技能进行分解,坚持由易到难、从少到多,逐渐拉长训练时间的方式逐渐过渡,帮助孩子进步。保证孩子康复干预进展的同时,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当前的能力情况来选择融合方式,在进入普校之前,就可以先社区邻里、亲戚朋友等孩子日常能接触到的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他们的活动范围, 降低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一方面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维护好与孩子以及其他孩子家长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针对孩子的康复干预,家长们还需要与孩子所在机构的特教老师密切合作。

 

孩子拿到入学资格仅是融合的第一步,进入学校以后挑战还会加剧,家长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灵活调整目标,可以将普校作为自闭症孩子的优先选择方向,但也不要排斥特殊学校。忽视孩子和家庭的承受能力,一味地强迫孩子融合,不但有可能偏离融合方向,还会增加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